有人说:“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,在婚姻中得到爱的滋养和在婚姻里被消耗的女人,过着不同的人生。”
婚姻不是女人的全部,却是女人再重要不过的选择。
别信,和谁在一起都一样,和谁在一起真的不一样;
别信,婚姻就是将就过日子,也别在婚姻里蹉跎人生。
1、嫁一次人,其实是结三次婚
知乎上有个问题:离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?
有个答案让人啼笑皆非:离婚的根本原因是结婚。
仔细想想还真无可辩驳,一段婚姻的破碎,往往是因为没好好“结婚”。
这几年,身边闪婚的人不少,闪离的也不少。
不能说闪婚的一定不幸福,但没有准备好的婚姻一定状况百出。
常听许多婚姻里的“过来人”抱怨,婚前婚后的很多事情都变了,总感觉“被骗”了。
婚后“被骗”,是因为婚前“不够了解”。
很赞成网上的一个观点:
女人嫁一次人,其实是结三次婚
第一次结婚,是嫁给你爱的人;
第二次结婚,是嫁给他的生活方式;
第三次结婚,是嫁给他的家庭。
对男人而言也是如此,一段牢靠的婚姻,也同样是结婚三次。
所以,如果你真的想要走进婚姻,结婚前,请务必准备好跨过这三道坎,尽可能地“预习”好这“三次婚姻”。
2、结婚前,一定要先做这三件事
金星曾说:“爱情可以抛开生活去谈,但是婚姻不是,婚姻就是生活。”
结婚一定要慢,慢慢了解彼此的三观;慢慢了解彼此生活的样子;慢慢了解彼此的家庭,好好结婚,才能久久地相守。
结婚前,一定要先做这三件事:
前段时间《知否知否》里有一个“品性最低处”的婚恋观爆火。
什么是“品性最低处”?
明兰解释说:“与人相守,最终依靠的,还是那最低处,品性的最低处。与人相守几十年,终究还是要看看最低处的那儿,能不能忍得下去。”
感情,三观比五官重要,品性的最低处最能见到三观合不合。
走进婚姻前,不要贪图一个人对你有多好,而要清醒地去看对方最不好的模样你能不能接受。
“最低处”,才是两人相处的最大的绊脚石,最低处才决定两个人能走多远。
嫁给一个人,嫁给的也是一种生活方式。
嫁人前,一定好好充分相处,尽可能地了解彼此真实生活的样子。比如:饮食习惯、兴趣爱好、目标、理想等......
两个人在一起,不一定要有完全契合的生活方式,但一定要能接纳彼此的生活方式。谁也不委屈求全地去迎合对方,谁也不要去强迫对方为自己改变。
生活不是一时一刻的短期约会,而是一朝一夕的长期陪伴。
用最真实自然的方式和对方相处,相处不累的生活,才能久处不厌。
老话常说,婚姻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情,而是两个家庭的事情。
结婚,是选择的第二个家庭,主动选择新的家人。
结婚前,先去彼此家里走走。
看看能否和新的“父母”,新的“兄弟姐妹”,相处不累。
进得了一家门,才有可能做得好一家人。
3、婚姻里,千万别把日子过反了
听过一个女性婚姻讲座。
一个嘉宾提出现在很多人在婚姻里,把日子过反了。
很多人不理解,她说:“正确的婚姻节奏是‘结婚要慢,离婚要快’,但现在很多人把节奏弄反了,结婚前不够了解就结婚,结婚后面对垃圾婚姻却大都蹉跎半生,也不敢走出来。”
确实是这样。
经济学上也有一个相似的概念叫沉没成本。
诺贝尔奖经济奖得主解释说:
假如你花7美元买了一张电影票,你怀疑这个电影是否值7美元。
看了半个小时后,你最担心的事被证实了:
影片糟透了。你应该离开影院吗?在做这个决定时,你应当忽视那7美元。它是沉没成本,无论你离开影院与否,钱都不会再收回。
沉没成本原理也同样适用于婚姻。
无论何时,千万别把日子过反了,无论何时别让你的人生毁于不甘。
走到电影院,更可能多地去了解自己,了解你想看的这场电影,慎重选择;
选择电影后,当你面对垃圾电影,要尽可能快地保持抽身而去的底气和能力。
一个人对待婚姻这场电影的最好状态是“能接受最好的,也能承受最坏的”。
愿你,始终能主动去追寻生命中的美好,也不要被失败的经历弄得一蹶不振。
4、结婚是你的人生选择,而不是你的人生
最后给大家分享最近很火的一段话:
如果有什么是女人一定要懂的道理,那么应该是,爱情是你的社交生活,而不是生活,结婚生子是你的人生选择,而不是你的人生。
无论何时,幸福安乐地生活着,才是人生的大事啊。
你的人生路很长,千万别给自己设限,你的世界很大,千万别画地为牢。
只要你愿意,每一个昨天,都可以过去。
每一个今天,都是新的开始,而每一个明天都有无限可能。